1. 创建“工程管理与工程伦理”有机融合的“课程-MOOC-教材-案例-基地”五位一体、多维互动的能源工程伦理教学新体系
突破国外工程伦理单一知识框架局限,立足新时代能源工程全生命周期,从“长度”“深度”“宽度”三个维度将工程管理与工程伦理要素深度融合,培养学生伦理素养、工程思维的双卓越。开展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,主编出版首部专业领域工程伦理教材,建成首门能源工程伦理线上课程,依托校企联合攻关项目建成教学案例库,弥补国内能源工程伦理教学资源的空白与短板。以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为契机,推进双方在线下课程、线上课程、教学案例、课外实践等多层次协同教学,实现工程伦理教育从学校单一主体向产学多主体转变。
2. 构建“规模化中试试验+工程化系统实践”相结合、“科学-技术-工程”有效贯通的长周期实践教学新模式
转变传统工程实践单元式教学的模式,系统构建从科学发现到技术研发,最终落脚于工程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,破解传统工程实践碎片化、缺乏系统性难题。充分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、2011协同创新中心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白马湖实验室的40余个规模化中试试验装置,以及高能级平台对优质企业资源的集聚效应,建立了一批覆盖工程设计、装备制造、生产应用全产业链的长期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,组建了一支科学理论知识、技术创新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兼具的校企联合导师团队,开展了从规模化中试试验到工程化系统实践的长周期实践培养,破解传统工程实践走过场、形式化难题,最终实现与工程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。
3. 构建“重大项目牵引-成果应用导向-产教双向发力-接轨国际教育”的精准育人新模式
立足国家能源转型重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战略,针对储能、新能源、智慧能源、碳捕集等领域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不同要求,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为牵引,分层分类、精准设计产教融合、国际接轨的个性化培养方案,培养学生解决急需领域行业“卡脖子”工程科技难题的能力。牵头引领行业龙头企业系统性参与高校人才培养,院士等高层次人才领衔卓越项目制建设,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,打通能源急需领域从“进口”到“出口”的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渠道。依托Global WtERT Concil等在全球能源领域学术和工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平台,联动全球知名高校、科研机构、能源企业等多方资源,推进专业学位多途径国际联合培养,实现与国际一流新工程教育的有效接轨。